健康資訊

高血壓、糖尿病、老年癡呆症的老人護理


2021年11月29日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世界各國人口年齡發展趨向2個特點:平均壽命的延長和老齡人口的增多。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開始緩慢地衰退,進入老年以後,各器官生理功能衰退速度大大增快,因此,人到老年之後也就更容易發生各種疾病,而其中尤以高血壓、老年癡呆症、糖尿病最多。

 

1、高血壓


高血壓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血管病血壓控制欠佳可並發充血性心力衰竭、臟器卒中、冠心病、腎功能衰竭、主動脈病等疾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生活質量,故應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壓的特點並給予積極治療和護理。老年高血壓是指年齡大於60歲的老年人,在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血壓持續或非同日三次以上收縮壓大於等於140mmHg和(或)舒張壓大於等於90mmHg。而老年高血壓病是指除了血壓升高,還伴有心腦腎的損傷,且排除假性或繼發性高血壓的全身疾病。

膳食指導


適當控制體重控制熱量的攝入避免暴飲暴食。堅持低鹽飲食,食鹽的攝入量每日≤5g注意食品搭配,多食瓜果蔬菜少食高膽固醇類食物。同時應戒菸限酒。適當運動經常鍛煉可以明顯減緩人體正常生理功能退化,有益於生命健康的保持。正確的保養仍應擇時堅持不懈的活動和鍛煉才能增強體質,提高耐熱的應激能力。值得指出,本病患者宜選擇節律緩慢,運動量小的活動,時間不宜過長體力不宜過耗。如傳統的太極拳、慢速跑或醫療體操以及適宜高齡患者的散步等要因人而異。

用藥指導


用藥應從小劑量開始經一段時間治療後根據血壓的水平適當增減劑量達到治療效果後調整至維持量鞏固治療。對血壓較高的患者不可降壓過猛應逐步降低防止因血壓驟降引起重要臟器供血不足產生的不良反應。早期輕度高血壓病患者血壓18.5~21kPa/12~14kPa器官無器質性改變可使用一些鎮靜藥,以解除情緒緊張和煩躁,提高睡眠質量,使血壓降低。肥胖者控制體重亦能降低血壓。降壓藥一般選用作用溫合、副作用小的藥物。中重度高血壓病患者提倡合理聯合用藥,根據血壓變化適時用藥如早晨醒後血壓較高時應服用常備降壓藥臥床休息30min再起床;如雖經常規服藥,出現頭痛等症狀,血壓較高時應及時增服降壓藥。

 

2、老年癡呆症


老年期癡呆的患病率與年齡的增長成正比,部分患者有家族遺傳史,文化程度較低者發病率較高。較常見的有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其他如外傷、中樞感染、中毒、腫瘤等也可引起癡呆是一組慢性、進行性、全面的精神功能紊亂,以緩慢出現的智能減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早期表現有感情淡漠、生活懶散、沉默寡言、做事丟三落四。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記憶力障礙、言語障礙和不同程度人格改變,以及不能料理最簡單的吃、穿等日常生活,最終因營養失調合併軀體疾病而死亡。它是種以認知障礙和記憶能力損害為主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最終會導致本人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全面障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日常生活護理


癡呆老人在衛生、飲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協助。要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可減少感染的機會。根據天氣變化及時添減衣服,居室常開窗換氣,被褥常曬太陽。功能鍛煉:培養和訓練癡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目的是為了保障患者生活上的需求,延緩智能衰退。

飲食護理


飲食一日三餐定時、定量,盡量保持患者平時的飲食習慣,對食慾差且少食者,給予營養豐富、葷素搭配、易消化的的食物,對食慾亢進的,可適當限制食量。

 

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組常見的具有遺傳傾向、以血漿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徵的代謝內分泌疾病,可有多食、多飲、多尿、煩渴、消瘦或肥胖、疲乏無力等症狀,嚴重時可發生酮症酸中毒或其他類型代謝紊亂。隨著世界人口的老齡化老年糖尿病(DM)患者日益增多,老年DM患者其慢性並發症發生率18%~40%。老年DM嚴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影響其生活質量。加強對DM患者的護理,可以減少或避免DM急、慢性並發症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老年糖尿病將成為21世紀的主要健康問題。

飲食指導


是糖尿病治療最基礎最關鍵的一步幫助制定均衡飲食計劃,避免攝入過多食物或甜食、油膩食物控制脂肪、膽固醇的攝取增加水溶性食物纖維的攝入運動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一環適當有效的運動可有效增加自體胰島素分泌有利於血糖控制,促進全身代謝。心理治療對糖尿病的治療非常重要。樂觀穩定的情緒有利於維持病人內在環境的穩定,而焦慮的情緒會引起一些應激激素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胰高血糖的分泌,從而拮抗胰島素,引起血糖升高,

21世紀的老年患者的護理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維護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為老年患者提供更為全面、系統、規範的護理服務,隨著新世紀護理服務的發展,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老年患者的疾病及護理將有更快速的發展和完善。護理人員不但要學會老年疾病的護理知識和技巧,而且要掌握促進老年人健康的知識和方法,更要關注、尊重、愛護、關心老年患者。